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不久前召开,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对法治社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外国专家学者表示,中国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夯实中国之治的制度根基,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只有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才能有力应对挑战和风险”
维也纳大学法律系教授、奥地利中国及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格尔德·卡明斯基表示,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指明方向。“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令人钦佩的历史性成就。”卡明斯基表示,今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全方位提升了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的层次和水平。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国提出要重点抓好‘十一个坚持’,这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中国智慧。”尼泊尔跨喜马拉雅友谊协会主席拉吉姆表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经验为尼泊尔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了宝贵参考。事实证明,只有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才能有力应对挑战和风险,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乌克兰《2000报》资深政治评论家、法律问题专家伊戈尔·舍维廖夫表示,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中国自身发展和全球法治文明进步都有重要意义。“中国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快速发展,对法治社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他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将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开辟新境界。
斯里兰卡—中国友好协会主席古纳蒂拉克表示,中国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各方面。特别是近年来,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相继出台,体现了中国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法治保障的决心。
“中国将获得更大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巴基斯坦前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说,中国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打下坚实基础。“在华工作期间,我注意到中国在妇女权益、儿童权益、劳动者权益和残疾人权益等领域的法治建设工作不断增强,织就了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网络体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国将获得更大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韩国中国政经文化研究院理事长李映周表示,法治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公平正义的标志,法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权益诉求,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副主任奥拉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积极回应人民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巴西里约天主教大学法学学者阿格尼斯·克里斯蒂安一直关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他认为,香港国安法的制定实施体现了中国法治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这部法律正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保驾护航能力,让各界对于香港恢复繁荣和长治久安的信心更加坚定。”
“对全球经济和政治议题将产生积极影响”
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一带一路”地区研究中心主任伊沃娜·拉杰瓦茨表示,法治是保障国际合作有效进行并取得成果的必要条件。面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国际法律对话显得特别重要。积极探讨预防和解决国际商事争端和公共卫生国际法治合作等现实问题,将有助于各国法律制度协同推进,把合作建立在公平、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之上。
舍维廖夫强调,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各国法治交流,减少了各国商业往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对于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克里斯蒂安说:“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建良好营商环境,不断扩大开放,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对全球经济和政治议题将产生积极影响。”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13年以来,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的排名显着攀升。其中,评价民商事司法制度与法院工作质效的“执行合同”指标,中国最新排名为第五位。奥拉萨表示,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法治合作,不断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加快中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倡议后疫情时代的联合国“厉行法治”,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中国倡导和维护国际法治,加强制度和规则协调,积极服务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用法治构建稳定预期,中国未来发展更可期。”